<
y4h7小说网 > > 大理寺断案实录 > 第532章
    “好。”罗大郎已经很累了,但还是强撑着身子,坚定地给予承诺,“此事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。”

    从罗大郎的卧房出来时,百里谦恰好遇到了赶回来的罗老妇人,她的脸上有些灰尘,看起来是刚刚忙好,而她的身后,则跟着端着热水的露娘。

    小小的少女看起来乖乖巧巧,没有被区别对待,也没有过的很精致,她的身上有着女子的坚强和善良,如同千千万万个小娘子一样如花绽放。

    她不会知道,她的兄长为了保护她放弃了一生的追求,可是这不是她的错,出生无法选择,命运也无力反驳,她像一只菟丝花,只能依附着亲人而活着。

    擦肩而过时,百里谦想到了桑榆,这一刻,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崔叙会爱上桑榆,因为在她的身上,有着自由而又张扬的灵魂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清晨的鸟叫声惊扰了大山的静谧,翅膀扇动的声音将树叶带动起来,发出簌簌的声响,也将大山从沉睡中唤醒。

    周良才带着几个大理寺的侍卫,天不亮就从南边上山,走了一个多时辰,才从半山腰上拐到北边,也亏的这座山不是很大,不然他们就是走一天也走不到目的地。

    “周捕头,你说咱们是来找甚的?”一个年纪不大的侍卫喘着粗气问道:“这山里难道有宝藏不成?”

    “浑说甚?”周良才一边走,一边回道:“咱们只是听命行事罢了,百里寺直叫我们来,我们就来,何必废话!”

    “是是。”那侍卫道:“咱不是想着赶紧回去吗?也不知道这段时间桑评事可有遇到新案子?若是再出个新奇的验尸法子,也好回去长长眼不是?”

    一个黑脸侍卫听了笑骂道:“你小子上瘾了还?上一次煮尸体还没煮够?”

    那侍卫也不生气,嬉笑着回道:“你不是也想吗?咱们兄弟就数你最会拍马屁,上杆子去找桑评事,也就桑评事好说话,由着你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。”黑脸侍卫得意极了,“老话说的好,会哭的孩子有奶吃,你们啊,都得学着点儿。”

    这一番厚脸皮的说辞,引得其他几个侍卫纷纷嘘声一片,大骂他不要脸云云,若是桑榆在这里,一定能认出这个黑脸的侍卫,就是在草原上验尸的时候,殷勤地替她煮尸骨的那位。

    顺便说一句,他的脸是在边塞的时候晒黑的,所有人中,只有他皮肤特别,黑了一圈,因此被嘲笑了好久。

    大脑神经声给这段路程带来了一丝慰藉,爬山的枯燥也消减了不少。

    第四百七十章:猎户

    又走了半个时辰左右,他们终于来到了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都小心些,罗大郎说的陷阱应该就在这附近。”周良才嘱咐道:“陷阱是设在地下的,里面都是利器,掉进去非死即伤,你们都长点心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侍卫们肃声答应。

    众人跟着周良才往里走了半刻钟,就见一个别致的大树在林中耸立着。

    粗壮的树木上有密密麻麻的藤蔓顺势而生,两者相辅相成,可若是仔细看,就能看出藤蔓的触角死死地嵌进树皮里,树皮又厚又结实,似乎是在阻挡藤蔓的入侵,给人以诡异又和谐的感觉。

    周良才带着侍卫观察了一圈,确定这就是罗大郎口中的那个救命大树,当时他就是揪住了这棵树上的藤蔓,才勉强保住了一条小命。

    “周捕头,这里有血迹。”黑脸侍卫突然喊了起来,顺手扒拉了地面上的枯草和泥土,果然见藏在地上的、隐隐的血迹。

    周良才细看一番,顺着血迹一路往前,约走了十来步,就找到了一处凹陷的陷阱。

    陷阱只有一处裸露在外面,应该是罗大郎掉落的时候破坏掉的,黑漆漆的口子只容得下一人,借着微弱的天光,还能看清里面有血迹和亮光。

    “好歹毒的心思,这陷阱是要人命的。”黑脸侍卫道:“这怕是比战场上的陷阱还要毒上几分。”

    战场上也会设很多陷阱,大多以致命伤或是让人失去行动力为主,这种布满尖刀的陷阱,可不是一般猎户能做的出来的。

    从泥土和枯叶上分析,这个陷阱并不是黝黑的深坑洞穴,而是像一条蛇一样,弯弯曲曲地向两个方向延伸,它长而精、窄而深,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判断出它的尽头在何处。

    “莫要废话了,抓紧时间勘查,咱们分开行动,两炷香时间后在这里汇合,记住,不要留下痕迹。”周良才这个时候异常冷静,和他平时嘻笑的样子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“喏。”侍卫们答应一声,两两一组,或是沿着陷阱向两边出发,或是向林中周围探去。

    陷阱做的十分巧妙,伪装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来,周良才和黑脸侍卫一组,一路看去都要小心再小心,生怕掉了进去。

    黑脸侍卫灵机一动,用随身的佩刀劈了两根树枝,递给周良才一根,“用这个探路。”

    周良才掂了掂重量,觉得确实可以。

    有了这个树枝查起来就好多了,他们都是大力之人,用力一戳就能探出地下是否空着,加上偶尔有一两处被大型野物踩踏掉落的痕迹,很容易辨别出来。

    周良才越看越心惊,这绵长的陷阱似乎要将北边的山全部围起来,只留下几个固定的地方通过,若不是此地人迹稀少,恐怕有不少人要葬身至此。

    等到几个侍卫再次聚到一起的时候,脸色全都变得慎重起来。